家里的電閘壞了,而且壞得很是時候——在天氣最熱的時候,一刻都不能耽擱,成為當下最緊急的急需解決。趕緊去樓下的五金店買一個空氣開關,結果卻被對方坐地起價要了原本商品價值兩倍的費用。當下我也並沒有討價還價,徑直去掃碼付款。倒是我的果斷讓五金店的老板有點詫異,他的臉上明顯流露出了失落的情緒——大概是在想,明明還可以溢價更多。
我也懶得為這個價格扯半天,畢竟趕緊讓家里通電才是最必要的事情,所有的溢價我都當成是對這個緊急情況的補充——比如,我如果通過網購一個同款,但是價格更低的空氣開關,我確實在當下享受到了優惠,也能避免被這個五金店老板任意宰割——但這個東西郵寄到我手上畢竟還要花上更多的時間。而那些溢價的部分,就算是對這種郵寄時間差的等價交換。
當然,能在短時間內把這件事情「想清楚」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懶得在這麽熱的天氣里折騰,所以寧願給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點——大概就是因為最近天氣太熱,很多家的空氣開關因為超負荷運作而跳閘,所以因為天氣和市場需求坐地起價本身也是理解的——這是一個商人應該做的事情,並不會因為買家是一個如何有道德感的人,而用道德感去限製和約束商人的行為。當我把「別人欠我」的想法從大腦里拿走後,自然也不會把自己當成任人魚肉的豬。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人出來糾結,但是高價購買的空氣開關是不是一種「損失」?那就得看你怎麽理解這個溢價費用里的成分——正如我所說的,如果我網購一個更低價的同款商品,我雖然花了更少的錢,但它需要郵寄的時間,而這個過程是沒辦法通過人為做出改變的。
所以,那些溢價部分,不過是對這種等待時間的等價交換罷了。至少這個交易完成之後,我和這個五金店的老板之間不存在欠與不欠的關系。
正好,在昨晚也看到一個人關於「別人不欠自己」的感悟。
人心智成熟的表現之一就是搞清楚一點,即「別人不欠自己的」。
這兩天我看到這麽件事,有位老師,是植物方面的專家,平時做一些科普節目,給大家介紹各種罕見水果,本來挺好的一事,看了能長見識,有機會說不定還能買來嘗嘗,但就這麽人畜無害遠離意識形態的內容,也招人攻擊了,理由是這老師在介紹水果時會說出其拉丁名,有人聽不懂,就開罵了,說這麽做讓其惡心什麽的。
我就氣笑了,首先人家老師說拉丁名很有必要,因為一些水果本就沒有統一規範的中文名,這是在努力減少誤會,是認真負責的表現。
第二,看不懂別人的知識節目是你自己的問題,別人在無償付出時沒有任何義務照顧你的文化水平,一個在智識上稍有自尊的人,如果發現自己看不懂規範嚴謹的知識內容,首先應該感到的是愧疚,應該對自己的孤陋寡聞臉紅,怎麽還好意思指著熱心分享知識的人罵呢?我就發現社會上有這麽一群人,年紀也老大不小了,在心態上卻還像是個「被哺育者」,在他們眼里,別人天然就有讓自己滿意的義務,而且不為什麽,如果自己沒有得到滿足,那就撒潑耍賴,追究別人根本不存在的責任,以我觀察,這類人的共性就是心智水平低下,難以思考抽象問題,人際交往沒有邊界感,仿佛把一個幼兒的大腦塞進了一個成人的顱腔里,他們的行為邏輯歸根結底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你欠他的」。當下社會上的諸多麻煩,恰恰就來自對這幫家夥非分要求的回應,他們覺得這節目不適合自己的孩子看,電視臺就不能播,他們覺得那書里的觀點自己不喜歡,平臺就不能推薦,每次看到這種蠢事,我都會想起史航老師那句話:「不讓傻X們聽說,是世間所有美好事物的生存之道。」這話雖然睿智,但是也悲涼,在一個誰也不欠誰的成人社會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本應堂堂正正地存在著。
——河森堡
我見過太多人,無論什麽事面對什麽人作何選擇,都優先以「自己吃虧了」作為結論,更多時候我覺得這群人同樣信奉著「出門沒撿就算丟」的邏輯,任何事情都需要劃分出虧與不虧的區別。所以他們在考慮某件事情優先以「不讓自己吃虧」或者「讓對方吃虧」就是自己勝利的角度來思考,就跟那個空氣開關一樣,如果他們聽到了這個價格,一定會咬死往最低的價格壓製,在自己不能想到任何優惠的時候,他們轉而向另一個目標努力——即不允許對方享受到一點優勢。
這樣的人越多,那個空氣開關的價格就會無限虛高,因為當這群人需要購買空氣開關的時候,一定是第一時間以「他占了我的便宜」作為出發點,從而開始瘋狂壓價。就算壓到了一個五金店老板還會因此賺錢的價格,他們也必須表現出自己被「占了便宜」的不樂意和不高興,讓這群覺得全世界都虧欠自己的人覺得自己成功了。
當然,這些溢價的商品還是會有我這樣的「冤大頭」去買,而那些溢價的收益,大概也是用來補充五金店老板被這群人消耗掉的時間、精力、口舌和耐心。
不允許自己被虧欠的人越多,溢價就會越高,因為他們必須要把這群傻逼非要折騰的虧與賺提前算好,難得遇到一個冤大頭,大概也是「該賺」的。
所以我現在還能想起老板在虛報了一個高價之後,我徑直付款時的驚訝表情,然後瞬間轉為失落——大概是覺得還應該再報高一個價格——或者,他意識到,他不應該把我看成是那些「總覺得他欠了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