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來年前,道還沒拆的時候。從我家對過兒的馬路徑直走,道口左拐,過了紅綠燈就是一家小書店。這書店並非現在只賣賣輔導冊子和雜誌的所謂書店,而是真正一家全是亂七八糟閑書的書店,中間放個梯形木頭架子,梯形臺上攤一堆舊雜誌,兩邊密密麻麻的,全是過去流行的臺灣言情口袋本。
架子周圍還有幾列雙開門書架,頂上弄個醜不拉幾的小木牌,分成恐怖小說區、科幻小說區、校園小說區等諸如此類。書架與書架間只留條窄窄小道供人走,要是同一條道上來了兩個人,稍胖一點就要貼著屁股才能過去。除了小說,這家店也經營漫畫,大多是日本漫畫,《貓眼三姐妹》、《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三眼童子》都有很全的版,如果運氣好一點,還能淘到幾本18jin的,就像臺灣口袋本裏除了霸道總裁俏王爺,偶爾也能有些清純不做作,上來就直接開始生理衛生大講堂的故事。
出於一種奇怪的自信,我總覺得在那個電腦還沒怎麽普及,娛樂又極端匱乏的年代,不少人童年新世界的大門都是靠這些貌似不務正業的小說漫畫來開啟的,而且是各種意義上的開啟,無論是身體啟蒙還是想象力或者好奇心。我有時候很慶幸自己有個熱愛恐怖小說的媽,能讓我沒事就和她去書店溜達,她挑恐怖小說,我就在漫畫區裏東翻西看,一次性拿個四五本美滋滋回家。
那時候書店管理蠻隨性,交完押金,借一本要一毛錢,老客的話可以不計較數量,時間上也沒限製,這些經歷練就了我奇快的看書速度(雖然現在退步了),也讓我踏上了另一條不歸路——看恐怖小說。
我說過自己膽子很小,大學之前對任何涉及靈異題材的恐怖片根本看不下去。舉個搞笑的例子,開心鬼撞鬼和林正英系列,這兩個基本就是喜劇片的電影,我不止一次被嚇哭過,躲在我姐背後我姐還罵我完犢子。所以說為什麽怕鬼還喜歡看鬼故事,這其實恰好證明了一個因果關系。
    不僅是未知才能造成恐懼,有時候了解反而會成為恐懼的養分。
正如很多人都害怕蟑螂(南方那種加強版飛天小蟑效果加倍),有些甚至會嚇暈過去。但是如果把一只蟑螂放在幼年的你面前,先玩死的極大概率是蟑螂,要知道禍害昆蟲可從來不分性別,可是為什麽長大後被我們玩弄於手掌之中的弱小存在反而可以把我們嚇得吱哇亂叫。
這些現象背後蘊藏的內容細究起來很有意思。我們不妨以一句「初生牛犢不怕虎」來作為引子。有基本常識的人都知道老虎很可怕,這種動物有尖牙利爪,可以輕易撕碎我們,任何一個手無寸鐵的普通人和它們面對面待在一起都會感到絕望,這是一種生命受到威脅的恐懼感。但普通人與老虎幼崽相處卻不會害怕,甚至認為它們很可愛,因為我們知道,和成年體不同,這些小家夥無法威脅我們的生命。同理,面對關在籠子裏的野獸,人類也抱持著某種可笑的優越感,甚至以侮辱傷害的手段來取樂,說白了就是仗著你出不來有種打我的賤人心理。所以我太理解恐怖片裏人類作死結果怪物暴走或者被大自然報復的橋段了,即使身為同類我也覺得有些人是真的很欠揍。
    以上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恐懼來源了解,同樣也可以因為了解而消除。
拿我個人舉例,我在閱讀恐怖小說的過程中了解鬼這種事物,觀看相關影像資源將其強化。因其沒有實體和虛構的特性導致了極為豐富的聯想,成為未來各種噩夢和半夜蒙在被子裏差點憋死的緣由,由此,我的恐懼之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反應鏈條。最終造成一定時期內的我對於靈異類型片的耐受度極低和高敏感性,其中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是有段時間我經常性遭遇「鬼壓床」,雖然科學角度講這很大程度上是睡眠姿勢有問題,但在明知自己深處不對勁的場景中卻死活醒不過來的恐懼感,實在非常特麽的操蛋。
後面上了大學,我的狀況隨著年齡增長逐漸比之前好轉,這裏面除了我對鬼怪的恐懼遠談不上癥狀級比較輕微,還包括隨著心智的成熟,我能夠了解我的恐懼並且接受它。現在的我很清楚如果真有一只鬼出現在我身邊我鐵定暈倒尖叫,同時我也很清楚世上有鬼被我遇到的概率遠遠低於我中了兩千萬,對鬼怪的憎惡也確保了我有生之年絕對不會參與任何靈異遊戲。在這個大前提下,我的恐懼無法像過去那樣恐嚇我,最終我在不斷加深了解和自我思考之下與它達成了和解。
    恐懼這一無形之物在人們心中占據很特殊的地位,有時候我認為它和好奇心一樣是推動人類發展最為決定性的情感。寒冷的恐懼發明了火,饑餓的恐懼誕生了工具,死亡的恐懼另醫療得以發展。恐懼驅使我們去對抗所恐懼之物,但每個時代又有新的恐懼誕生,它無法驅逐,只會歷久彌新。
另一方面,拋卻大環境,從個人角度看,在心理學發展並成熟的當下,恐懼開始有了五花八門的分類,我們就拿最容易理解的先天恐懼和後天恐懼來講。
先天恐懼也可以叫刻在基因裏的恐懼,人對黑暗的恐懼,對尖銳物體的恐懼或者你從未見過蛇和色彩鮮艷的毒蜘蛛卻仍然對這種生物感到害怕,我們都可以稱之為本能誕生下的恐懼感。盡管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本能已經漸漸退化,但是遠古祖先的基因畢竟還紮根在我們身體裏,或多或少發揮著作用,這就跟草履蟲的應激性似的,生物天生有趨利避害的本能。
而後天恐懼更多趨向於心理學範疇。現代人有個問題就是把普通的恐懼和癥狀型的恐懼混在一起,正如被隨口掛在嘴邊的潔癖、戀物癖以及種種癖,深究起來真的不如大眾想象中的那麽純潔可愛。癖與愛好的區別如同一個物種被分隔多年的兩個種群,雖然還保持著某些共同特征,但是一交I配才知道,
媽的生l殖隔離了。
所以,身為普通人,我們如果想為此定個性,不妨簡單粗暴地理解為影響生活類和不影響生活類,癥狀輕的屬於生活,重的就是心理醫生的範疇。再說到恐懼癥,就不得不驚嘆一下其種類之豐富(這裏不作特別分類),光是電影裏的每個小角色的恐懼對象便足夠令人大開眼界,導演雖然是以兒童視角展開故事,嚇人程度卻絲毫不遜色,成功讓我從此厭惡小醜這種生物。
看到這你是不是覺得我終於打算開始正題,不,其實我要結尾了,寫這篇文章主要就是想闡釋關於恐懼的看法,不過談談電影也無所謂。這確實是一部優秀的恐怖電影,相比《忌日快樂》更有深度,但是恐怖感的話,視聽效果確實優秀,也把我嚇成狗,但是這個題材多少還有點局限性,可能也會有人覺得一點不嚇人,姑且投個保守票。
另外本片的怪物設定小醜先生,不知道看過的人有沒有和我一樣,想起了另外一個恐怖角色——猛鬼街弗萊迪,從技能設定上講兩人都屬於無法在現實殺人的精神控製型。前者利用恐懼擊潰受害人心防,後者夢中殺人,性格也賊雞兒惡趣味,還有個每隔多少年或者打敗了也能復活的設定,不過這個設定其實蠻多殺人怪物都有的。而兩人,呃兩怪維持力量的能量則來自受害人的恐懼,畢竟屬於文系選手,這最終也成了他們葬身的原因。
《猛鬼街》第一部女主角堅信弗萊迪不是真實的最終弗萊迪失去了力量來源而消失。《小醜回魂2017》強調的是眾人團結在一起的力量,雖然過程中歷經各種波折和懷疑,但為了拯救自己的同伴幾人還是選擇了站在一起,讓小醜個個擊破的主意沒能成功。
另外電影結尾的大對決裏還有個特別好玩的情節,主角團的成員當時依然害怕自己的恐懼之物,所以每當小醜變成一個人的恐懼對象,另一個不害怕的就上去揍,揍來揍去就揍出感覺揍出習慣了。
最後,我想說,恐懼之所以成為恐懼,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敢面對而放大的心理感受,當你發現他能夠被觸碰和打敗,你就擁有了戰勝它的勇氣。有句話怎麽說來著,當走出第一步,你就會走完接下來的99步。
寫文恐懼的我本來也不打算把這篇放出來,但是既然第一個字已經打下了,那麽就要好好完結它,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在新的一年邁出自己的第一步。